农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离不开科技的助推。对于东港区蓝莓产业来说,陈疃蓝莓产学研基地的打造,无疑是为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插入一枚“芯片”。
吊顶、安装线路、测量标准线……近日,走进陈疃蓝莓产学研基地研发楼,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场景。“主体已经完工,现在4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,5月底就能完工。”东港区水务集团陈疃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徐强介绍。
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,该基地围绕“两园、四中心”来建设。“两园”是建设从科技研发到集营销、展示等为一体的标准化园区和集分拣、包装、加工、冷藏等为一体的冷链物流园区。“四中心”是建设蓝莓研发、技术推广服务、销售服务以及用工服务四个中心,做好蓝莓组培、苗种选育、技术培养和训练等方面工作,深挖蓝莓全产业链价值,提升产业综合服务水平。
“这一步是外植体修剪、消毒,只有达到无菌条件才能进行培养。”在组培室育苗车间,工作人员董实伟正在小小翼翼修剪着刚采摘来的蓝莓苗。4月初入职东港区水务集团的董实伟是东北林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,对蓝莓的育苗栽培有深入研究。
穿鞋套、除尘、消毒……记者跟随董实伟经过风淋室进入无菌室。在多层不锈钢架上,一排排透明的育苗瓶整齐摆放,瓶内一株株吸收着养料的蓝莓苗生机勃勃。
董实伟和记者说,自4月份组培室育苗车间启用以来,已经有600多株蓝莓苗正在培育,目前蓝莓苗长势良好,已经生出新鲜的枝条,马上能够直接进行下一轮培育。
“我们的组培室育苗与普通的正常育苗有很大区别,组培室内能够直接进行温度调节,一年四季都可以育苗,繁殖速度较快。”董实伟说,接下来会与一些科研院所加强合作,培育推广新品种。
这一边,“科技育苗”稳步推进,播种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希望;另一边,“冷链物流+线上销售”的启用,让蓝莓鲜果销售稳定、便捷。
在已启用的一栋冷链物流库内,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蓝莓鲜果的分拣、包装。自蓝莓上市以来,物流库内每日订单不断,一批批的蓝莓鲜果销往各地,“日照蓝莓”品牌也慢慢变得响。
“我们在京东平台开设了3家网络店铺,昨天接到200多单,多的时候300多单,日销量在600公斤左右。”徐强说,随着蓝莓进入盛果期,估计订单将会日渐增多。
如今,基地研发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,正在推进内部装修和室外配套工程;联栋温室大棚达到使用条件;组培育苗车间及2栋冷链加工车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。“我们计划今年6月份投产,年内全部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。”徐强告诉记者。
要把蓝莓打造为优势产业,必须在补链、延链、强链上下功夫。作为蓝莓产业链发展的“核心”,基地将在完善园区配套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,提高蓝莓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效益,持续推进蓝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
目前,项目已与吉林农业大学、京东农场、山东种业集团等院校、单位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。(大众报业·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许卉 焦婕 报道)